隨著汽車產業(yè)的飛速發(fā)展,各種輔助功能也越來越豐富。對于新手司機而言,學習基本駕駛技能已經疲于應付,面對車內各種功能鍵,多數茫然不知如何運用?今天的話題,就回答一位新手司機的提問:自動駐車和上坡輔助功能有哪些區(qū)別?應該在什么場景下應用?
首先,先了解一下,這兩種輔助功能的大致用途:
自動駐車功能:功能鍵上有顯示“AUTO HOLD”。這個功能在開啟狀態(tài)下,當駕駛員踩下剎車時,汽車會處于靜止狀態(tài),AUTO HOLD系統(tǒng)會自動施加一個剎車壓力。
當駕駛員的腳松開剎車之后,汽車會依舊保持剎車狀態(tài)。如果想要重新起步,把腳挪到油門上,稍微給點油,讓前進動力超過剎車制動力,原來的剎車狀態(tài)就解除了,車就可以起步前行了。
上坡輔助功能:圖中所示的是ESP按鍵,如果該按鍵保持開啟狀態(tài),則默認上坡輔助開啟。
僅僅是開啟狀態(tài)還不夠,還需要符合以下觸發(fā)條件:比如手動擋車的觸發(fā)條件是擋位非空檔、汽車處于靜止狀態(tài)、未踩油門、未拉手剎。自動檔車的觸發(fā)條件,除了第一條換檔桿位于P檔外,后三條和手動擋是一樣的。
關于使用方法:當車停在坡道上,駕駛員要把剎車踩到底。如果松開踩車,剎車燈亮著,車汽車仍保持坡道靜止狀態(tài),并聽到“嘟嘟”聲,說明輔助功能已觸發(fā)。松開剎車后2-3秒,汽車仍舊保持靜止,手動擋車型需要油離配合,自動擋車型,踩油門就可以正常坡路起車。
兩種功能的用途與區(qū)別?
當早晚高峰期間,你開車行至車輛擁堵的大路口,發(fā)現信號燈周期很長,或者車流長時間處于原地等待狀態(tài),就可以開啟并運用自動駐車功能。
這個期間,儀表盤上會有駐車標識,車輪會被鎖緊,不用擔心溜車,你可以把腳離開剎車踏板,休息一會兒。這樣不至于因長時間踩踏板,導致腿部肌肉緊張。
當信號燈變成綠燈,或前車開始起步,你再踩下油門踏板,車輪又會自動解鎖,車輛重新起步前行。
下面,再說上坡輔助用途:當你開車途經高架橋,發(fā)現車輛擁堵,停在坡道上不敢松開剎車,擔心坡路起車會溜車時,就可以啟用上坡輔助功能。
開啟ESP或上坡輔助按鍵,手動擋車先換到一檔,踩下離合和剎車踏板,然后抬起離合器,車身開始晃動之后,再抬起剎車踏板,這樣汽車就可以平穩(wěn)起步了。
當然,這個緩沖時間只有2-3秒,雖然短但足夠你把腳挪到油門上了。自動擋車更簡單,只要在D檔狀態(tài)下,2-3秒內把腳從剎車挪到油門上就行。
這里要強調的是,如果超過了2-3秒后,不踩油門或剎車,制動系統(tǒng)就會卸掉壓力導致車輛后溜。
上面講了兩種功能的用途,大家可以感覺到,自動駐車功能更適合信號燈多,車流擁堵,起起停停的城市道路。上坡輔助功能,更適合坡路起車,防止后溜。特別是對手動擋而言,減輕了坡路起車需要油離配合的壓力。